2015-09-0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该报告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分技术委员会(ISO/TC 268 SC1)近期的主要研究成果TR37150,是ISO第一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标准文件。英文版于2014年初在全球发布,中文版于2015年7月正式发行。该报告对全球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与标准制定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基础设施领域建立标准的目的
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建立标准的目的是,提升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易水平,并通过建立合理的产品标准评价相关前沿技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从而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宣传。 在城市基础设施的评价方面,当前已有很多完善的或在研的评价概念及计量方法,其中有的评价方法并不公开。虽然这些评价方法非常有用,但它们大多复杂、冗繁又缺乏透明性,使得公共用户和私人用户(例如,政府、城市规划者、投资者、城市基础设施运营者)难以对数个方案计划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这也为决策的制定增加了很多困难。此外,当前评价体系及指标可谓百花齐放,但缺乏合适的国际标准,导致供应商在研发新技术时感到迷茫。 对照ISO TC 268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弹性的定义,本报告中“智慧”的概念是从技术解决方案的角度来阐述。本技术报告对当前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计量工作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未来标准的方向,对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性能计量进行了讨论,随着本领域未来技术标准的发展,本报告也将用于实时监测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质量。
2.适读人群
本技术报告可能对以下个人或组织有用:
—国家和地方政府;
—区域组织;
—城市规划师;
—开发人员;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商(例如在能源、水、废弃物、交通、信息通讯技术领域);
—城市基础设施供应商(例如建设单位、工程公司、系统整合及组件制造公司);
—非政府组织(例如消费者群体)。
3.内容泛读
城市基础设施,如能源、水、交通、废弃物、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等,支撑城市的运行和活动,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增长,同时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基础设施的匮乏和低效,会阻碍城市发展过程中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导致社会福利无法惠及城市贫困人口(益贫式增长)。另外,由于人口增长及城市化等原因的推动,在未来几十年,城市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急速增长。 长久以来,针对人类活动已威胁到地球承载能力的议题,人们已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在全球人口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将基础设施建设视为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视为促进城市高效运转的重要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研究更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很有必要,尤其是在解决环境影响、经济效率及生活质量问题等方面,而这些解决措施也被称为“智慧的”。当前,全球已涌现出了许多“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及项目,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量也有显著增长。 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现有标准指标研究工作回顾总结的基础上,报告对当前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计量工作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未来标准的方向,对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性能计量进行了讨论,该报告是第一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标准文件。 报告中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进行了引用分析,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
4.ISO TC 268/SC 1 主席作序
市川芳明博士:这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首篇直接关于“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正式报告。本报告的英文名为“Smart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s -- Review of existing activities relevant to metrics”。在英语中,"community"一词的概念比“city”更为广阔,可以指比伦敦、比东京这些城市更大的范围,可以指多个城市的叠加。通常来说,社区(community)可以理解成城市或城市群。 众所周知,中国在各类标准化工作中都表现的相当活跃。我希望中国的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和实际研究经验能够为智慧城市领域的国际标准领域提供典范和最佳实践。同时,我也鼓励我的中国同事将ISO的相关研究成果放到中国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进行测试,以此为ISO的相关工作提供有用的反馈和建议。
5.中国元素
在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SAC)的管理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是ISO/TC268 SC1在中国的对口单位。中国专家团队参与了本报告英文版的编写工作,报告列出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一批典型试点城市(镇)的佛山乐从镇、宁波镇海区、沈阳浑南新区、辽源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等实践工作,并向全球介绍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中国提案中提及智慧城市是通过信息化等现代科技手段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不是完全以欧洲、美国为代表的过于强调信息化的作用与投入,这种不同的方向和理念为下一步在ISO层面研究与制定相关标准,为发展中国家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制定赢得话语权奠定基础。
6.ISO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简介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简称ISO,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ISO国际标准组织成立于1946年,中国是ISO的正式成员。 ISO负责目前绝大部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已颁布19500多项国际标准。现有163个成员,包括163个国家和地区。ISO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结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SC)共611个,工作组(WG)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中国于1978年加入ISO,在2008年10月的第31届国际化标准组织大会上,中国正式成为ISO的常任理事国。 2012年2月,ISO相应各方需求建立了ISO/TC268(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mmunities,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以及ISO/TC 268/SC1(Smart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s,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分技术委员会)。ISO/TC268负责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包括基本要求、指南、支持技术和工具等,用以帮助不同类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ISO/TC 268/SC1负责城市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提供全球统一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分技术委员会(ISO/TC 268 SC1),秘书处设在日本。日本为主席国,中国为副主席国,在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SAC)的管理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是ISO/TC268 SC1在中国的对口单位。
Copyright © Brimrose Corporation of National Smart City Joint Lab 版权所有复制必究
主办单位:中城智慧(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北京三里河9号 邮编:100044